李严最后的下场怎么样(李严悲惨下场原因揭秘)

问答百科 作者: 发布于 2023-09-29 2 0

蜀汉章武三年(223)三月,六十三岁的昭烈帝刘备在伐吴失利后忧愤交加,于白帝城一病不起。弥留之际,他托孤于丞相诸葛亮,又命尚书令李严作为其副手,嘱咐二人同心协力,共同打理好蜀汉江山,为了兴复汉室的最终目标努力奋斗。

东汉末年,李严生于南阳郡,年轻时曾在郡上担任小吏,以才干过人著称。曹操南征荆州时,李严因不愿为其效力而前往了益州,并被刘璋任命为成都令,表现同样非常优异。建安十八年(213),刘备攻打刘璋,李严以护军身份率部下投降,被封为裨将军。成都平定后,李严又升职为犍为太守、兴业将军。

从上文的表述来看,李严的能力相当优秀,品行似乎也比较可靠,也难怪刘备会让他与诸葛亮共同辅政。然而,刘备死后的李严却可以说和从前判若两人,或者说,正是刘备的去世让李严开始暴露出自己的本性,而这也正是李严被废为庶人的原因。

其次,李严很有野心。在《诸葛亮集》中,收录有李严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书信,他在信中劝说如今位极人臣的诸葛亮应该进位为王。对此,忠于蜀汉的诸葛亮当然不会同意,于是诸葛亮在回信中愤怒地表示:“吾与足下相知久矣,可不复相解!”

如果说李严的野心是导致其被废的根本原因,那督运粮草一事就是让诸葛亮忍无可忍的直接原因。建兴九年(231),诸葛亮挥师北伐,将督运粮草的重任托付给了李严。没过多久,由于连日不断的大雨,粮草无法顺利运送到前线,李严因此通知诸葛亮撤军。收到消息后,诸葛亮同意了撤退,但李严为了推卸运粮不利的责任,在听说诸葛亮撤退后假装惊讶地表示粮草十分充足,不需要退兵。

对于李严其人,诸葛亮其实看得非常透彻。其一,比起国家大事,他更重视私利;其二,他很有野心,一直试图摆脱朝廷的控制;其三,尽管存在许多毛病,但李严也确实有一定的能力。因此,之前的诸葛亮一直尽量满足李严的各种需求,以此换取他尽心为蜀汉效力。直到督运粮草一事发生,诸葛亮终于无法继续忍受,这才彻底与李严翻脸。

评论区

0 条评论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。

暂无评论,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